English

确保科技基金落到实处

严密的管理制度
2000-04-10 来源:光明日报 董山峰 周奉超 张晓家 我有话说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放到各项事业中,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是一个大问题。管理着“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科学家们,十分珍惜手中的这笔基金,为了用好这笔基金,他们建立了严密的管理体系。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是1996年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项目,九五期间由国家财政每年专项拨款6千万元,5年累计3亿元支付该项基金建设。

截至到1999年底,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已整整三年。1993年,国家教委在北大数学科学学院设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6年,基地正式成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首批资助对象。到1998年底,北大数学基地共完成专业实验室改建6座,综合实验室扩建1座;学院实现了数学分析、微分几何、几何学等基础课程的可视化教学;建成了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实验体系。1996年以来,基地每年用于图书订购的资金固定在20万元以上。

1996年,中国农大、华中农大、浙江农大、北京林大设立生物学、化学等五个国家理科基地,1997年,基金正式资助基地建设。至1999年底,基地总共购置现代教学仪器500余台,购置计算机150台,完成多媒体显示教学系统及专用微机实验室的建设。

1993年,西北大学地质学基地设立。1997年6月基金下拨,9月底基地完成1300平方米的实验室改建。1999年,基地新建实验室6个,建成X荧光谱分析、油层物理教科实验室,教育教学设施改造近4500平方米。

1998年,国内第一座古代DNA研究的专业实验室在吉林大学考古学基地建成。1999年,基金支持的“新疆古代居民DNA研究”正式立项。截止目前,基地拥有DNA高级研究室4座,总研究面积1185平方米。99年,教师人均科研经费13.7万元。

应该说,基地的设施建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在“培养基金”累计向各基地投入近2.3亿元的三年多时间里,基地原来拥有的实验室共改建了289个,新增实验室115个。原有设备价值由1996年的2536.66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3537.38万元。1997年一年,各基地用于图书资料购置的经费即达1149.34万元。现在基地共拥有电脑4000台以上。586及以上配置的计算机房已经得到普及。

由于基金的有力支持,增强了发展基础科学的力量,1993年以来,仅北大数学基地就有30多人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4人进入“973计划”,总科研经费1410.5万元,发表的国际SCI论文超过200余篇。基地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一半。在南京大学化学基地,本科生参与研究的“水煤浆添加剂NDF”,获得第五届“挑战杯”一等奖,为国家创造了近4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清华基地班的杨弋在校期间就发表论文10篇,获得北京市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目前,全国基地班的读研比例占到全体学生的三分之二以上。

而说到这笔3亿元基金,科学家谈得最多的是钱的管理制度。这一包括专家评审、择优支持、检查验收在内的管理程序,保证了基金的85%在四年不到的时间里全部落实到位。

1996年2月,基金一设立,由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领导和著名学者组成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称管理委员会)就相应成立。在考察了北京和天津的部分人才基地之后,管理委员会很快制订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家科委、财政部、国家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于1997年2月5日颁布实施。

《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经费的90%以上用于支持理科、基础农学、基础医学人才培养的基地建设,少量经费适当资助原国家科委认定的特殊学科点和大科学工程的人才培养;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项管理,具体包括项目受理、专家评审、择优支持和检查验收;基金管理委员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基金的全面实施。

基金的经费有了保障,接下来便是如果更好的落实。基金委的科学家们开始就把专家评审作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专家评审”分为两步。初次评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8个学科评审组进行。为了评审的科学公正,评审组邀请了13名院士、85名正副教授担任评审委员。这些既是科学家又是教育家的委员们在独立、公开的程序下给各基地“打分”,由此得出结果,便是评审的第一步。紧接着,教育部及基金委员会参照各基地的初次评审结果,对基地建设进行第二次量化核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最终决定“择优支持”的基地名单。

1998年8月,基金设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评审圆满结束。评审专家通过听课、查阅档案、参观实验室、召开座谈会等各种形式,评审出23个国家级优秀基地,确定了拉开档次的1997、1998年度的基金资助额度。不久前,教育部又组织专家对基地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确认了1998年的评审结果。

就在“基金委”全面审核基金实施情况的同时,各基地也分工到位,权责明确,成立了相应的基金管理机构。北大、复旦、南开、南大等高校成立了以主管教学的校长为组长,各基地正副院长为成员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对到位资金进行审核。三年来,为了使“基金”在师资建设上投“实”用“活”,山西大学在基地教师中实行“自励”的竞争机制,一方面选派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出国深造,一方面鼓励教师科研比赛。而清华生物基地则提出“每一位教师都要做科研,每一位做科研的教师又要至少承担一门教学课程”。学生、老师面临竞争,各基地自身发展一样面临竞争。国家扶持的培养基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分一厘”都落到了实处。

在一些人眼里,也许,3亿元并不是一个大数字,可科学家们手中的这笔落实还达不到3亿的“基金”却在不少人心里落下了大大的感叹!日前,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惯于操心”的科学家们又把精力投向基地的二期评审和基金的最终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3亿元科技人才基金的有效使用,给我们许多启示,这便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基金高效使用的重要前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